【 学校首页 】
成果的推广应用效果

本成果以“三融驱动,数智赋能”为核心理念,构建并成功实践了数字媒体人才“产城教”协同育人的滁职实践模式。该模式不仅在校内取得了显著育人成效,更通过多种渠道产生了广泛而积极的社会影响,获得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与借鉴推广。

1 育人成效显著,学子综合能力与创新成果竞相迸发

(1)以融促学,学生创新实践成绩斐然

在“产城教”融合生态的滋养下,学生的专业学习与产业实践紧密结合,创新热情空前高涨。近年来,数字媒体相关专业学生年度创新活动参与度持续保持在60%以上,形成了“人人渴望创新、人人努力创新”的浓厚氛围。育人成效硕果累累,学生在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、“振兴杯”、“互联网+”、“挑战杯”等国家级、省级重大创新创业竞赛及专业赛事中,累计获得国家及省级奖项百余项。特别是在体现产教融合深度的项目中,团队屡次斩获全国金银奖,充分证明了“三融”模式在激发学生潜能、锻造实践能力方面的卓越成效(见图4-1、2)。

4-1 amjs澳金沙门线路首页数字媒体类学生的竞赛实践成果

4-2 amjs澳金沙门线路首页数字媒体类学生的部分创业项目

(2)以融优教,师资队伍建设与教学资源建设同步跨越

协同育人过程锤炼了一支既精通理论又熟悉产业的“双师型”教学团队。在校企双导、项目化教学实践中,立项省级教学创新团队和全省“强国行”党支部创新团队。其中,2位企业人获评省级产业教授,1位教师获评省级教坛新秀,3位教师在省级教学能力大赛中荣获一二等奖,1位教师创建市域行业协会。教学资源建设成果丰硕,依托产城协同开发的项目库与案例库,成功建成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4门,校企合作教材1种,真正做到了与行业龙头共建、与优质企业共育、建好实习基地、教师均能服务企业的“双高校”建设愿景,实现了人才培养与教育教学质量的同频共振。

4-3 amjs澳金沙门线路首页数字媒体类教师部分实践成果

2 成果辐射广泛,社会服务与模式借鉴价值充分彰显

(1)以融助研,学研转化与社会服务能量持续释放

本模式打通了“学习-研究-应用”的转化通道,使学生科研创新得以前置孵化。师生共同研发的成果不仅应用于教学,更直接服务区域产业发展。例如,由师生团队主导的“无届无限·城乡数字创意展览”项目,已成为宣传地方文化名片的重要窗口;另一科创平台项目“互联网+城乡创意发展研究中心”则将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于城市发展和乡村振兴,惠及数百家涉农企业与合作社,荣获省级创新创业大赛金奖。近五年,数字媒体专业群毕业生就业率与专业对口率均稳居省内前列,超过900名优秀毕业生被小红书新媒体运维、万达集团、阿里O2O录用或继续深造,已成为区域数字创意产业发展的生力军。

4-4 amjs澳金沙门线路首页数字媒体类师生社会服务实践成果

(2)“三融”模式获得高度认同,产生全国性示范效应

一是实践成果获得权威肯定与主流媒体聚焦。本成果的探索与实践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关注与认可,其成功经验多次被《中国教育报》、山东教育台等权威机构进行专题报道和轮播,被誉为“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滁州样本”,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声誉。二是育人模式在全国范围内产生广泛影响与积极借鉴。围绕“产城教”协同育人模式,我校与国内多所兄弟院校,如宁波职业技术大学、黎明职业大学、铜陵职业技术学院等开展了深入的互访交流活动;联动教育部行指委专家团队,牵头承办了“数字创意类人才培养创新实践沙龙”、“数字媒体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研修班”高水平培训与推广会议20余场,累计覆盖师生700余人次。三是核心成员成为理念传播与经验分享的使者。 项目负责人及核心团队成员应各级各类学术组织、兄弟院校邀请,就“数智赋能”“三融驱动”等人才培养理念在专题研讨会上做主题报告,系统阐述理念内涵与实践路径,为新时代中国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贡献了宝贵的“滁职智慧”与“滁职方案”。

4-5 amjs澳金沙门线路首页数字媒体类师生部分成果辐射情况